日期:2021-07-16 09:50:51 浏览:115 来源:政府网站公开信息
7月1日,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《电子劳动合同订立指引》(下称《指引》)。
通知中明确:“各地要加大《电子劳动合同订立指引》的宣传力度,指导有订立电子劳动合同意愿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,参照《电子劳动合同订立指引》协商一致订立电子劳动合同,确保电子劳动合同真实、完整、准确、不被篡改。要结合本地实际,加快建设电子劳动合同业务信息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,及时公布接收电子劳动合同的数据格式和标准,逐步推进电子劳动合同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务服务中的全面应用。”
根据内容提取了两个大家需要关注的点:
1.在企业端,为有意实现劳动合同电子化的企业提供指导,鼓励电子劳动合同应用;
2.在政务端,要逐步推进电子劳动合同的全面应用。
1.电子劳动合同签订效率更高。
传统的纸质书面合同,需要进行打印,如果签订合同双方在异地,还需要往返邮寄,签字盖章,程序比较繁琐,也比较耗费时间。而电子劳动合同,可以在双方协商一致基础上,在线上签订,只要有上网的电脑或者手机,随时随地都可以签订。
2.电子劳动合同签约成本比较低。
传统的纸质劳动合同,前期需要打印,耗费纸张和油墨,还需要快寄,签订之后,后期需要存档、管理,也会产生成本和费用。而相对来说,电子劳动合同首先不需要打印,也不需要快寄,保存也不需要专人或者委托有个部门。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都有比较大的降低。
3.电子劳动合同保密性和安全性更高。
比如,传统的劳动合同可能存在利用假公章、假签名,甚至篡改合同内容等问题。同时,还存在纸质合同丢失或者损毁的风险。另外,查找起来也非常麻烦。相比之下,电子合同采用CA数字证书,以及相关加密基数,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。
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电子劳动合同,跟书面劳动合同相比,只要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,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。目前,已经有不少省市开始推广使用电子劳动合同。
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署电子劳动合同的,要征得该劳动者的同意,并在订立电子劳动合同前,明确告知劳动者订立电子劳动合同的流程、操作方法、注意事项和查看、下载完整的劳动合同文本的途径,并不得向劳动者收取费用。合同双方应确保向电子劳动合同订立平台提交的身份信息真实、完整、准确。
合同双方须注册登陆并进行实名认证后,上传需要签署的劳动合同,向合同双方发送签署链接,签署顺序可以自定义。
劳动者会收到签署链接,将链接点开后,按照网页提示进行实名认证,并在电子签名页面签字。
当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署完毕后,电子合同即订立完成,此时用人单位应及时通知劳动者电子合同已订立完成,并提示劳动者及时下载和保存电子劳动合同文本,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。劳动者需要电子劳动合同纸质文本的,用人单位要至少免费提供一份,并通过盖章等方式证明与数据电文原件一致。
随着《指引》等文件的发布,我们不难看出,电子劳动合同项目的推进,将成为越来越多HR工作创新的亮点。